| 释义 | 
		目录- 1 基本信息
 - 2 基本解释
 - 3 详细解释
 - 4 《康熙字典》
 - 5 《说文解字》
 - 6 字源字形
 - 7 English
 
  |  
   基本信息  -  嵬 
 -  简体部首:山,部外笔画:9,总笔画:12
 -  繁体部首:山,部外笔画:10,总笔画:13
 -  拼音:wéi    注音:ㄨㄟˊ   
 -  五笔86、98:MRQC  仓颉:UHI  郑码:llnj
 -  笔顺编号:252325113554  四角号码:22513  UniCode:CJK 统一汉字 U 5D6C
 
   基本解释  基本字义wéi   ㄨㄟˊ-  〔崔~〕见崔。
 -  高大。
 
   方言集汇 -  粤语:ngai4
 -  客家话:[客英字典] ngui2 [台湾四县腔] ngui2 [梅县腔] ngui2 [宝安腔] ngui2 [客语拼音字汇] ngui2 [海陆丰腔] ngui2
 
   详细解释 〈形〉-   山高大的样子 [lofty]
-  嵬,高不平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 -  陟彼崔嵬。——《诗·周南·卷耳》
 -  维山崔嵬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谷风》
 
  -   又如:嵬岌(嵬嵬。高耸的样子);嵬崿(险峻);嵬峨(高大的样子);嵬岸(高傲的样子);嵬崔(高耸的样子);嵬崛(高大貌)
 -   高。通“巍” [high]
-  嵬,高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 
  -   险诈 [sinister and crafty]。如:嵬琐(险诈奸邪)
 -   怪诞,奇异。通“傀” [strange]
-  吾语汝学者之嵬容。——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
 -  偷儒而罔…是学者之嵬也。
 
  -   又如:嵬说(狂妄不实的言论)
 
 
  常用词组·嵬然不动   《康熙字典》 -  《寅集中》《山字部》 ·嵬 ·康熙筆画:13 ·部外筆画:10
 - 《集韻》烏回切《韻會》魚回切《正韻》五回切,音巍。《說文》高不平也。从山,諧鬼平聲。《爾雅·釋山》石戴土謂之崔嵬。《註》石山上有土者。《詩·周南》陟彼崔嵬。 又高大貌。《班固·西都賦》增盤崔嵬。 又《廣韻》《正韻》五罪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五賄切,音頠。𡾋嵬,山貌。《王延壽·魯靈光殿賦》嵳峩㠑嵬。 《集韻》或作峞。通作隗。
 
   《说文解字》     | -  《卷九》《嵬部》 ·嵬
 - 高不平也。从山鬼聲。凡嵬之屬皆从嵬。五灰切
 
  |  
   字源字形   字源演变   |   |  | 小篆 | 楷体 |  |  
   English high; rugged, rocky, precipitous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