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释义 | 
		 不逞- 拼音:bù chěng  
 
 - 注音:ㄅㄨˋ ㄔㄥˇ  
 
 
  词语解释- [fail in one's schemes] 失意,不得志
 
 
 - 1.不满意;怨恨。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:“天祸 许国 ,鬼神实不逞于 许 君,而假手于我寡人。” 杨伯峻 注:“不逞犹言不快意、不满。” 汉  张衡 《思玄赋》:“遇九皋之介鸟兮,怒素意之不逞。” 清  龚自珍 《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》:“诛之不可胜诛,不可絶其源;絶其源,则夷不逞,奸民不逞。”
 
 - 2.指作乱,叛变。《宋书·始安王休仁传》:“﹝ 刘休仁 ﹞内怀不逞之志,晦景蔽迹,无事阳愚。”《资治通鉴·梁武帝天监十八年》:“ 昱 父 定州 刺史 椿 、叔父 华州 刺史 津 ,并送甲仗三百具,谋为不逞。” 清  昭槤 《啸亭杂录·癸酉之变》:“因掌教久,积募银米,家业颇丰,遂蓄不逞之志。”
 
 - 3.泛指为非作歹。《续资治通鉴·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》:“民多质鲁,无驭下之术,篙工楫师,皆顽猾不逞,恣为侵渔,民或破产以偿官物,甚无谓也。” 清  褚人穫 《坚瓠广集·打花轿》:“不逞之风渐不可长,公请府公痛惩之。”
 
 - 4.不得志的人。《魏书·萧昭业传》:“凡诸不逞,皆迭加爵位,许以南面之日,便即施行。”
 
 - 5.泛指歹徒。 宋  陆游 《南唐书·刘崇俊传》:“数年,渐专恣不法,多畜不逞,使过 淮 剽掠,获美女、良马以自奉。” 清  王逋 《蚓庵琐语》:“群不逞藉称盘詰,遇逃难男女经过,或身带银貲,一概杀刦。”
 
 - 6.不放纵。 明  陈汝元 《金莲记·郊遇》:“不逞花柳风骚,不图利名侥倖,但晓理会玄詮。”
 
 
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