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释义 | 
		目录- 1 基本信息
 - 2 基本解释
 - 3 详细解释
 - 4 《康熙字典》
 - 5 《说文解字》
 - 6 字源字形
 - 7 English
 
  |  
   基本信息  -  搒 
 -  简体部首:扌,部外笔画:10,总笔画:13
 -  繁体部首:手
 -  拼音:bàng  péng    注音:ㄅㄤˋ  ㄆㄥˊ   
 -  五笔86:RUPY  五笔98:RYUY  仓颉:QYBS  郑码:dsws
 -  笔顺编号:1214143454153  四角号码:50027  UniCode:CJK 统一汉字 U 6412
 
   基本解释  基本字义bàng   ㄅㄤˋ-  摇橹使船往前进,划船。
 
  其它字义péng   ㄆㄥˊ-  用棍棒或竹板打:“~讯数百,卒无异辞”。
 
   方言集汇 -  粤语:bong1 pong3
 -  客家话:[客英字典] bong3 [陆丰腔] bang1 [海陆丰腔] bong3 pong1 [台湾四县腔] bong3 pong1
 
   详细解释 〈动〉-   同“榜”。摇橹使船前进,划船 [oar]。如:搒人(摇船的人)
 -   行船中途停靠 [berth]
 -   另见 péng
  其它字义〈动〉-   掩,敛藏 [hide;cover]
-  搒,掩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朱骏声通训定声:“搒,掩也。敛藏之意。”
 
  -   触;碰 [touch]
-  逗翳翅相筑,摆幽尾交搒。——唐· 韩愈《城南联句》
 
  -   用棍子或竹板子打 [flog with stick or bamboo split]
-  搒,击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 -  搒,笞打。——《广雅》
 -  昼夜搒讯。——《明史·海瑞传》
 
  -   又如:搒掠(笞击拷问)
 -   另见 bàng
 
   《康熙字典》 -  《卯集中》《手字部》 ·搒 ·康熙筆画:14 ·部外筆画:10
 - 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北孟切,祊去聲。《說文》掩也。 又進舟也。《廣韻》搒人,船人也。與榜同。 又補曠切,音謗。義同。《廣韻》掉船一歇也。 又《唐韻》薄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蒲庚切,音彭。笞掠也。《前漢·張耳傳》吏搒笞數干。《註》捶擊之也。亦作榜。通作篣。 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逋旁切,謗平聲。義同。 又《集韻》晡橫切,音祊。相牽也。或作㧍。 本作𢮔。
 
   《说文解字》   字源字形   字源演变   |   |  | 小篆 | 楷体 |  |  
   English pole; beat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