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释义 | 
		目录- 1 基本信息
 - 2 基本解释
 - 3 《康熙字典》
 - 4 《说文解字》
 - 5 字源字形
 - 6 English
 
  |  
   基本信息  -  撓 
 -  简体部首:扌,部外笔画:12,总笔画:15
 -  繁体部首:手
 -  简体字:挠 
 -  拼音:náo    注音:ㄋㄠˊ   
 -  五笔86、98:RFFQ  仓颉:QGGU  郑码:dbbg
 -  笔顺编号:121121121121135  四角号码:54012  UniCode:CJK 统一汉字 U 6493
 
   基本解释  基本字义náo   ㄋㄠˊ-  见挠。
 
   方言集汇 -  粤语:naau4 naau5
 -  客家话:[客语拼音字汇] nau3 [台湾四县腔] nau2 ngiau2 nau3 neu1 [客英字典] nau2 [海陆丰腔] nau2 ngiau2 nau3 neu1 [梅县腔] nau2 ngiau3 [东莞腔] jau3 [宝安腔] ngiau2 lau2
 
   《康熙字典》 -  《卯集中》《手字部》 ·撓 ·康熙筆画:16 ·部外筆画:12
 - 《唐韻》奴巧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女巧切,鐃上聲。《說文》擾也。《釋名》物繁則相雜撓也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撓亂我同盟。《註》乃卯反。或作摎。 又《說文》一曰捄也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尼交切,音鐃。抓也,搔也,亦擾也。又屈也。《孟子》不膚撓。《趙岐註》讀平聲。或作𢪼。 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女敎切,音鬧。義同。《左傳·成二年》畏君之震,師徒撓敗。《史記·酷吏傳》所愛者,撓法活之。《前漢·劉向傳》不撓衆枉。 又《唐韻》呼毛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呼高切,音蒿。攪也。《前漢·鼂錯傳》匈奴之衆易撓亂也。《註》火高反,其字从手。 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爾紹切,音繞。亦屈也。與揉同。 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人要切,饒去聲。纏也。與繞同。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名家苛察繳繞。或作撓。 又《集韻》馨幺切,音嘵。撓挑,宛轉也。《正字通》撓橈,从手从木,古互通。與鐃从金,音同義異。*考證:〔《前漢·劉向傳》守正不撓。〕 謹照原文獨處守正爲句,不撓衆枉爲句。謹據改爲不撓衆枉。 
 
   《说文解字》     | -  《卷十二》《手部》 ·撓
 - 擾也。从手堯聲。一曰捄也。奴巧切
 
  |  
   字源字形   字源演变   |   |  | 小篆 | 楷体 |  |  
   English scratch; disturb, bother; submit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