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释义 | 
		目录- 1 基本信息
 - 2 基本解释
 - 3 《康熙字典》
 - 4 《说文解字》
 - 5 字源字形
 - 6 English
 
  |  
   基本信息  -  撲 
 -  简体部首:扌,部外笔画:12,总笔画:15
 -  繁体部首:手
 -  简体字:扑 
 -  拼音:pū    注音:ㄆㄨ   
 -  五笔86:ROGY  五笔98:ROUG  仓颉:QTCO  郑码:dkug
 -  笔顺编号:121224314311134  四角号码:52085  UniCode:CJK 统一汉字 U 64B2
 
   基本解释  基本字义pū   ㄆㄨˉ-  见扑。
 
   方言集汇 -  粤语:pok3
 -  客家话:[梅县腔] pok7 [海陆丰腔] puk7 pu1 pok7 [客英字典] pok7 puk7 [陆丰腔] pok7 [客语拼音字汇] pog5 [宝安腔] pok7 puk7 [沙头角腔] puk8 [台湾四县腔] puk7 pu1 pok7
 
   《康熙字典》 -  《卯集中》《手字部》 ·撲 ·康熙筆画:16 ·部外筆画:12
 - 《唐韻》蒲角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弼角切,音雹。《說文》挨也。《廣韻》相撲也。 又《增韻》踣也。《韓愈·納涼聮句》朽杌惧傾撲。或作𢷏。 又《集韻》匹角切,音璞。與㩧同。擊也。 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普木切《正韻》普卜切,與攴同。小擊也。《書·盤庚》若火之燎于原,不可嚮邇,其猶可撲滅。 又杖也。與扑同。《荀悅申鑒》桎梏鞭撲,以加小人。 又《荀子·臣道篇》若馭撲馬。《註》未調習之馬。 又《集韻》博木切,音卜。拭也。
 
   《说文解字》   字源字形   字源演变   |   |  | 小篆 | 楷体 |  |  
   English pound, beat, strike; attack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