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释义 | 
		目录- 1 基本信息
 - 2 基本解释
 - 3 详细解释
 - 4 《康熙字典》
 - 5 《说文解字》
 - 6 字源字形
 - 7 English
 
  |  
   基本信息  -  殿 
 -  部首:殳,部外笔画:9,总笔画:13
 -  拼音:diàn    注音:ㄉㄧㄢˋ   
 -  五笔86、98:NAWC  仓颉:SCHNE  郑码:xmoq
 -  笔顺编号:5131221343554  四角号码:77247  UniCode:CJK 统一汉字 U 6BBF
 
   基本解释  基本字义diàn   ㄉㄧㄢˋ-  高大的房屋,特指帝王所居和朝会的地方,或供奉神佛的地方:宫~。宝~。金銮~。~堂。~阁。~上虎(喻敢谏之臣)。~试。
 -  〔~下〕对亲王或太子的敬称。
 -  在最后:~后。~军。
 
  汉英互译palace   hall   temple   at the rear  方言集汇 -  粤语:din3 din6
 -  客家话:[梅县腔] tien5 [陆丰腔] tian6 [东莞腔] ten3 [宝安腔] ten3 [客英字典] tien5 [海陆丰腔] tien6 [客语拼音字汇] tian4 [沙头角腔] tien5 [台湾四县腔] tien5
 
   详细解释 〈名〉-   (形声。本义:击声)
 -   古代泛指高大的房屋,后专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事的大厅 [hall;temple;palace]
-  殿,堂之高大者也。——《说文古本考》
 -  苍鹰搏击于殿上。——《战国策·魏策》
 -  王子皇孙,辞楼下殿。——杜牧《阿房宫赋》
 -  中绘殿阁,类兰若(佛寺)。——《聊斋志异》
 -  有举孝子者先上殿。——《汉书·黄霸传》
 -  浮屠北有佛殿一所。——《洛阳伽蓝记·永宁寺》
 
  -   又如:宫殿(泛指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);殿陛(帝王宫殿的台阶。借指朝廷);殿直(在宫殿中值勤的人);殿使(皇帝派遣的使臣);殿脚人(即“殿脚女”。相传隋炀帝巡游江都时,乘龙舟,选美女一千人牵彩缆挽龙舟,号为“殿脚女”);殿兵(后军)
 -   帝王宸居 [palace]。如:殿省(宫廷与台省。亦指朝廷上下。殿指皇帝的居所);殿院(宫内的殿和院);殿舍(皇宫;佛殿)
 -   殿试 [final imperial examination]。如:殿元(状元的别称);殿榜;殿罚(亦称殿举。因科举考试成绩很差而被取消应试资格)
 -   亦用作帝、后的代称 [emperor, empress]。如:三殿:指太上皇、皇太后、皇帝
 
 
  词性变化〈形〉-   最后,最下 [at the rear]
-  殿,后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 -  奔而殿。——《论语·雍也》。集解引马注:“殿在军后。前曰启,后曰殿。”
 -  大殿。——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。注:“殿,后军也。”
 
  -   又如:殿最(古代考核政绩或军功的差等,下等称为“殿”,上等称为“最”)
  〈动〉-   镇抚,镇守 [guard]
-  殿天子之邦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采菽》
 
  -   又如:殿邦(安邦定国)
 -   定,评定 [judge]
-  莅之者进不能课其能,退不能殿其不能,才不才一也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江州司马厅记》
 
  -   殿后,压阵 [bring up the rear]
-  孟之反不伐,奔而殿。——《论语·雍也》
 -  命李进诚将三千人殿其后。——《资治通鉴·唐宪宗元和十二年》
 
  -   停,停止 [stop]
-  依十二章不枉法例决五十七下,罪经释免,须殿三年,殿期已满。——《元典章新集》
 
  
 
  常用词组·殿春 ·殿后 ·殿军 ·殿下 ·殿试 ·殿堂 ·殿宇   《康熙字典》 -  《辰集下》《殳字部》 ·殿 ·康熙筆画:13 ·部外筆画:9
 - 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堂練切《正韻》蕩練切,音電。堂高大者。《初學記》《倉頡篇》殿,大堂也。商周以前,其名不載。按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始作前殿。《漢書》則有甘泉、函德、鳳凰、明光、臯門、麒麟、白虎、金華諸殿。歷代殿名或沿或革,惟魏之太極,自晉以降,正殿皆名之。《摯虞·決疑要註》其制有陛,右墄左平。平以文塼相亞次,墄者爲階級也。九錫之禮,納陛以登,謂受此陛以上殿。顏師古曰:古者屋高嚴。皆名爲殿,不必宮中。《前漢·黃霸傳》令郡國上計吏條對,有舉孝子者先上殿。《註》殿,丞相所坐屋也。今唯天子宸居稱殿。 又重殿。謂有前後殿,天子之制也。《前漢·佞幸傳》重殿洞門,皆言其僭。 又休息閑宴之殿曰便殿。《師古·漢書註》凡言便殿、便室、便坐者,皆非正大之處,所以就便安也。 又飛行殿,輦名。《王嘉·拾遺記》漢成帝好夕出遊,造飛行殿,方一丈,如今之輦,選羽林士負之以趨,帝於輦上,聞其中若風雷聲,名曰雲雷宮。 又殿下,次於陛下之稱。《葉適·石林燕語》制獨天子稱陛下,殿下則諸侯皆得通稱。至唐初制令,惟皇太子皇后,百官上疏稱殿下,至今循用之。 又《廣韻》都甸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丁練切,音唸。軍前曰啓,後曰殿。《左傳·襄二十六年》析公奔晉,晉人寘諸戎車之殿,以爲謀主。 又軍敗後奔曰殿。《左傳·宣十二年》晉隨季殿其卒而退。 又上功曰最,下功曰殿,戰功曰多。見《史記·絳侯世家註》。又《前漢·宣帝紀》丞相御史課殿最之閒。《註》師古曰:殿課居後也,最課居先也。《春秋·繁露》考試之法,九分,三三列之,一爲最,五爲中,九爲殿。 又鎭也,定也。《詩·小雅》殿天子之邦。《毛傳》殿,鎭也。正義曰:軍行在後曰殿,取其鎭重之義。《左傳·成二年》此車一人殿之,可以集事。 又《爾雅·釋訓》殿㕧,呻也。《註》呻吟之聲。《詩·小雅》民之方殿屎。《說文》作唸。《集韻》或作〈𣪫下心〉、𣣈。 《說文》本作𣪍,擊聲。○按殿擊本作𣪍,堂殿本作𡱂。今相沿已久,不能復正,附記於此。殿㕧的㕧字原从口从屎作。殿㕧或作殿屎。
 
   《说文解字》   字源字形   字源演变   |   |  | 小篆 | 楷体 |  |  
   English hall; palace; temple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