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释义 | 
		目录- 1 基本信息
 - 2 基本解释
 - 3 详细解释
 - 4 《康熙字典》
 - 5 《说文解字》
 - 6 字源字形
 - 7 English
 
  |  
   基本信息  -  簋 
 -  简体部首:皿,部外笔画:12,总笔画:17
 -  繁体部首:竹
 -  拼音:guǐ    注音:ㄍㄨㄟˇ   
 -  五笔86:TVEL  五笔98:TVLF  仓颉:HAVT  郑码:mxlk
 -  笔顺编号:31431451153425221  四角号码:88102  UniCode:CJK 统一汉字 U 7C0B
 
   基本解释  基本字义guǐ   ㄍㄨㄟˇ-  古代盛食物器具,圆口,双耳。
 
   方言集汇 -  粤语:gwai2
 -  客家话:[台湾四县腔] kui3 [客英字典] kwui3 kwui3 [海陆丰腔] kui3 [宝安腔] kui1 [梅县腔] gwi3
 
   详细解释 〈名〉-   (会意,从竹,从皿,从皀。本义: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,圆口,两耳或四耳)同本义 [a round- mouthed food vessel with two or four loop handles] 
-  簋,黍稷方器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 -  皆云圆曰簋,谓内圆也。——《周礼·舍人》注
 -  二簋可用享。——《易·损》
 -  每食四簋。——《诗·秦风·权舆》
 -  宰夫设黍稷六簋。——《仪礼·公食礼》
 -  陈馈八簋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伐木》
 -  鼎簋十有二。——《周礼·掌客》
 -  饭土簋。——《史记·始皇纪》
 -  臣闻昔者尧有天下,饭于土簋,饮于土簠。——《韩非子·十过》
 -  管仲镂簋朱紘,山节藻棁, 孔子鄙其小器。—— 宋· 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 
  -   又如:簋廉(盛酒的瓦器);簋实(置于簋器的黍稷)
 
 
   《康熙字典》 -  《未集上》《竹字部》 ·簋 ·康熙筆画:17 ·部外筆画:11
 - 〔古文〕㔲朹《廣韻》居洧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矩鮪切《正韻》古委切,音晷。《說文》黍稷方器也。《廣韻》簠簋,祭器,受斗二升,內圓外方曰簋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旊人爲簋,實一觳,崇尺。《疏》祭宗廟用木簋,今此用瓦簋,祭天地及外神,尚質,器用陶瓠之意也。《易·損卦》二簋可用享。《註》離爲日,日體圓。㢲爲木,木器圓。簋象,則簋亦以木爲之也。《詩·秦風》於我乎每食四簋。《傳》四簋:黍稷稻粱。《周禮·地官》舍人凡祭祀共簠簋。《儀禮·公食大夫禮》宰夫東面坐啓簋會,各郤于其西。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墨者尚堯舜,言道其德行,曰食土簋。《註》用土作簋。𣪘。*考證:〔《傳》四簋,黍稷稻梁。〕 謹照原文稻梁改稻粱。〔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墨者尚堯舜,道其德行。〕 謹照原文尚堯舜道爲句,言其德行爲句,言字不可省,謹增言字。 
 
   《说文解字》     | -  《卷五》《竹部》 ·簋
 - 黍稷方器也。从竹从皿从皀。㔳,古文簋从匚飢。匭,古文簋或从軌。朹,亦古文簋。居洧切
 
  |  
   字源字形   字源演变   |   |  | 小篆 | 楷体 |  |  
   English a square basket of bamboo for holding grain used at sacrifices, feast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