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释义 | 
		目录- 1 基本信息
 - 2 基本解释
- 2.1 基本字义
 - 2.2 其它字义
 - 2.3 其它字义
 - 2.4 其它字义
 - 2.5 方言集汇
 
  - 3 《康熙字典》
 - 4 《说文解字》
 - 5 字源字形
 - 6 English
 
  |  
   基本信息  -  纚 
 -  简体部首:糹,部外笔画:19,总笔画:25
 -  繁体部首:糸
 -  拼音:lí  xǐ  lǐ  sǎ    注音:ㄌㄧˊ  ㄒㄧˇ  ㄌㄧˇ  ㄙㄚˇ   
 -  五笔86、98:XGMX  仓颉:VFMMP  郑码:zalt
 -  笔顺编号:5544441254125441352211535  四角号码:21912  UniCode:CJK 统一汉字 U 7E9A
 
   基本解释  基本字义lí   ㄌㄧˊ-  绳索。
 -  系住。
 -  盛装的样子。
 
  其它字义xǐ   ㄒㄧˇ-  古代束发的布帛:“冠禅~步摇冠。”
 -  连续不断:“车案行,骑就队,~乎淫淫,班乎裔裔。”
 -  古代一种可以滤物的器皿。
 
  其它字义lǐ   ㄌㄧˇ-  连续;相连。
 
  其它字义sǎ   ㄙㄚˇ-  古书上说的一种鱼网。
 -  飘舞飞扬的样子。
 
   方言集汇 -  粤语:saai2
 -  客家话:[台湾四县腔] li2 sai3 [客英字典] li5 sai3 [海陆丰腔] li2 sai3 [梅县腔] li5
 
   《康熙字典》 -  《未集中》《糸字部》 ·纚 ·康熙筆画:25 ·部外筆画:19
 - 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所綺切,音蹝。《說文》冠織也。《釋名》纚,以韜髪者也。以纚爲之,因以爲名。《廣韻》同縰。《儀禮·士冠禮》緇纚,廣終幅,長六尺。《註》今之幘梁也。《前漢·江充傳》冠襌纚步搖。《註》纚,織絲爲之,卽今方目紗是也。《後漢·輿服志》法冠,高五寸,以纚爲展筩。《註》纚,今之縰。通俗文:幘里曰纚。 又《前漢·司馬相如傳》纚乎淫淫。《註》群行貌也。 又《前漢·司馬相如傳》輦道纚屬。《註》纚迤相連屬也。 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鄰知切,音離。《詩·小雅》紼纚維之。《傳》纚,緌也。《釋文》韓詩云:筰也。 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所蟹切,音灑。《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》落英幡纚。《註》幡纚,偏幡也。 又《集韻》所宜切。《前漢·揚雄傳》灕虖幓纚。《註》車飾貌也。 又《集韻》所禾切,音羅。《屈原·離騷》索胡繩之纚纚。《註》胡繩,香草。纚纚,索好貌。 又《集韻》疎士切,音史。《張衡·西京賦》奮長袖之颯纚。《註》颯纚,長貌。 又《集韻》輦尒切,音邐。連也。
 
   《说文解字》   字源字形   字源演变   |   |  | 小篆 | 楷体 |  |  
   English long; dangling; kerchief; rope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