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释义 | 
		目录- 1 基本信息
 - 2 基本解释
 - 3 详细解释
 - 4 《康熙字典》
 - 5 《说文解字》
 - 6 字源字形
 - 7 English
 
  |  
   基本信息  -  豚 
 -  部首:豕,部外笔画:4,总笔画:11
 -  拼音:tún    注音:ㄊㄨㄣˊ   
 -  五笔86:EEY  五笔98:EGEY  仓颉:BMSO  郑码:qgq
 -  笔顺编号:35111353334  四角号码:71232  UniCode:CJK 统一汉字 U 8C5A
 
   基本解释  基本字义tún   ㄊㄨㄣˊ-  〔~鼠〕哺乳动物,亦称“荷兰猪”、“天竺鼠”。
 -  小猪,亦泛指猪:~肩。~蹄。~儿(谦称自己的儿子)。
 
  汉英互译pig  方言集汇 -  粤语:tyun4
 -  客家话:[海陆丰腔] tun2 [宝安腔] tun2 [客英字典] tun2 [台湾四县腔] tun2 [东莞腔] tun2 [客语拼音字汇] tun2 [梅县腔] dun3
 
   详细解释 〈名〉-   (会意。小篆作字形从彖省。彖( shǐ),猪。从手(又)持肉,用于祭祀。本义:小猪,猪)
 -   同本义 [suckling pig]
-  豚,小豕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 -  猪其子谓之豚。——《方言八》
 -  豚鱼吉。——《易·中孚》
 -  豚曰腯肥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》
 -  鸡豚狗彘之畜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 -  郑县人卖豚,人问其价。——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》
 -  阳货欲见 孔子, 孔子不见,归 孔子豚。——《论语·阳货》
 
  -   又如:豚子(谦称自己的儿子);豚犬(猪与狗);豚鱼(豚和鱼。泛指无知的动物);豚犊(愚蠢如猪的小孩)
 -   泛指猪 [pig]。如:豚肩;豚蹄
 
 
   《康熙字典》 -  《酉集中》《豕字部》 ·豚 ·康熙筆画:11 ·部外筆画:4
 - 《唐韻》徒䰟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徒渾切《正韻》徒孫切,音屯。《說文》小豕也。《小爾雅》豬子曰豚。《易·中孚》豚魚吉。《孔疏》豚,獸之微賤者。《禮·曲禮》凡祭宗廟之禮,豚曰腯肥。《周禮·天官·庖人》春行羔豚,膳膏香。 又地名。《左傳·定六年》公侵鄭,往不假道于衞。及還,陽虎使季、孟舍于豚澤,衞侯使彌子瑕追之。 又水名。《字彙補》豚水,在牂柯郡。 又姓。《印藪》有豚少公,漢人。 又河豚,魚名。與魨同。《博雅》鯸䱌,魨也。背靑,腹白,觸物卽怒,其肝殺人。《註》正今人名爲河豚者也。 又《廣韻》或作㹠。《莊子·德充符》適見㹠子食于其死母者。《晉書·謝混傳》每得一㹠,以爲珍膳。《音義》㹠,卽豚字。 又《集韻》通作肫。《晉書·王濟傳》蒸肫甚美。 又書作𧱸。《石鼓文》射其𧱸蜀。《釋文》作豚。 又書作𦚌。《石鼓文》又體如𦚌。《釋文》作豚。 又《集韻》杜本切《正韻》徒本切,屯上聲。行曳踵也。《禮·玉藻》圈豚行不舉足。《註》豚性散,圈之則聚而回旋于其中。圈、豚上聲。 又《集韻》或作腯。《禮·曲禮》豚曰腯肥。《釋文》腯亦作豚。 又《韻會小補》徒困切,屯去聲。義同。 又《字彙補》都昆切,音墩。土豚,土墩也。《魏志·蔣濟傳》豫作土豚,遏絕湖水。 又叶徒丁切,音庭。《李尤·席銘》施席接賔,士無過賢。値時所有,何必羊豚。賢音𠛬。 《說文》从彖省,象形。从又持肉,以給祠祀。篆文从肉豕作豚。《玉篇》作𧱔。《類篇》作𦜼。《集韻》作𠭣。亦作腞。或作豘、𨔵。
 
   《说文解字》     | -  《卷九》《豚部》 ·豚
 - 小豕也。从彖省,象形。从又持肉,以給祠祀。凡豚之屬皆从豚。豚,篆文从肉豕。徒魂切
 
  |  
   字源字形   字源演变   English small pig, suckling pig; suffle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