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释义 | 
		目录- 1 基本信息
 - 2 基本解释
 - 3 详细解释
 - 4 《康熙字典》
 - 5 《说文解字》
 - 6 字源字形
 - 7 English
 
  |  
   基本信息  -  跂 
 -  部首:足,部外笔画:4,总笔画:11
 -  拼音:qí  qǐ    注音:ㄑㄧˊ  ㄑㄧˇ   
 -  五笔86、98:KHFC  仓颉:RMJE  郑码:jiex
 -  笔顺编号:25121211254  四角号码:64147  UniCode:CJK 统一汉字 U 8DC2
 
   基本解释  基本字义qí   ㄑㄧˊ-  多生的脚趾:“故合者不为骈,而枝者不为~。”
 -  爬动:“~行喙息蠕动之类,莫不就安利而辟危殆。”
 -  慢走。
 
  其它字义qǐ   ㄑㄧˇ-  古通企,踮起:“吾尝~而望矣。”
 
   方言集汇 -  粤语:kei4 kei5
 -  客家话:[海陆丰腔] ki1 ki3 [客英字典] ki1 ki3 [台湾四县腔] ki1 ki3
 
   详细解释 〈形〉-   (形声。从足,支声。本义:多出的脚趾)
 -   同本义 [having extra toes]
-  跂,足多指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 -  而枝者不为跂。——《庄子·骈拇》
 
  -   又如:跂骨(脚跟骨,胫骨前垂的部分)
 -   通“歧”。分叉 [fork]
-  夫挟依于跋躍之术。——《淮南子·俶真》注:“跂躍,犹龃龉,不正之道也。”
 
  -   又如:跂趋(不同的趋向);跂途(歧路)
 -   另见 qì
 
 
  基本词义〈动〉-   抬起脚后跟站着 [stand on tiptoe]
-  离纵而跂訾者也。——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。注:“谓跂足违俗而恣其志意,亦谓跂足自高而訾毁于人。”
 -  吾尝跂而望矣。——《荀子·劝学》
 
  -   又如:跂望(举起脚跟远望);跂踵(举起脚跟远望);跂予望之(举起脚跟远望)
 -   盼望;向往;企求 [hope for;long for;yearn for]
-  日夜跂而望归。——《史记·高祖纪》
 
  -   又如:跂及(企及);跂仰(钦仰;想慕);跂足(喻盼望,期望)
 -   另见 qí
 
 
   《康熙字典》 -  《酉集中》《足字部》 ·跂 ·康熙筆画:11 ·部外筆画:4
 - 《唐韻》巨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翹移切,音歧。《說文》足多指也。《莊子·騈拇篇》故合者不爲騈,而枝者不爲跂。 又《集韻》與蚑同。蟲行也。《前漢·禮樂志》跂行畢逮。《註》凡有足而行者稱跂行也。《淮南子·原道訓》跂行喙息。 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章移切,音支。《莊子·馬蹄篇》蹩躠爲仁,踶跂爲義。《註》皆用心力爲仁義之貌。 又《集韻》輦尒切,音邐。義同。 又《廣韻》丘弭切《集韻》遣尒切。與企同。望也。《類篇》舉踵也。《詩·衞風》跂予望之。《傳》跂足則可以望見之。《禮·檀弓》不至焉者,跂而及之。 又國名。《山海經》跂踵國,在拘纓東。 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去智切,音吱。垂足坐。又舉足望。 又《集韻》渠羈切,音奇。緩走。亦作𩨝。 又竭戟切,音劇。足也。
 
   《说文解字》     | 文八十五 重四 |  
   字源字形   字源演变   |   |  | 小篆 | 楷体 |  |  
   English creeping, crawling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