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释义 | 
		目录- 1 基本信息
 - 2 基本解释
 - 3 《康熙字典》
 - 4 《说文解字》
 - 5 字源字形
 - 6 English
 
  |  
   基本信息  -  過 
 -  简体部首:辶,部外笔画:8,总笔画:11
 -  繁体部首:辵,部外笔画:9,总笔画:13
 -  简体字:过 
 -  拼音:guò    注音:ㄍㄨㄛˋ   
 -  五笔86、98:MNMP  仓颉:YBBR  郑码:ljw
 -  笔顺编号:25525251454  四角号码:37302  UniCode:CJK 统一汉字 U 904E
 
   基本解释  基本字义guò   ㄍㄨㄛˋ  方言集汇 -  粤语:gwo1 gwo3
 -  客家话:[梅县腔] gwo1   gwo5 [宝安腔] go5 [海陆丰腔] go5 [go3] ko1 [东莞腔] go5 [沙头角腔] go5 gau5 [客英字典] kwo5 [陆丰腔] go5 [客语拼音字汇] go4 guo4 [台湾四县腔] go5 [go3] ko1
 -  潮州话:guê3(kùe) go1(ko)
 
   《康熙字典》 -  《酉集下》《辵字部》 ·過 ·康熙筆画:16 ·部外筆画:9
 - 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臥切,戈去聲。《玉篇》度也,越也。《正韻》超也。《易·繫辭》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。《禮·檀弓》過之者,俯而就之。《史記·贾生傳》自以爲過之,今不及也。 又過失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宥過無大。《註》過者,不識而誤犯也。《前漢·文帝紀》俱去細過,偕歸大道。 又罪愆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》八柄,八曰誅,以馭其過。 又責也。《史記·項羽紀》聞大王有意督過之。 又卦名。易大過,小過。 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禾切,音戈。《廣韻》經也。《書·禹貢》東過洛汭,北過洚水。 又過所也。《釋名》過所至關津以示也。或曰傳轉也,轉移所在,識以爲信。 又國名。《左傳·襄四年》處澆于過。《註》過,國名。東萊掖縣有過鄕。 又㵎名。《詩·大雅》溯其過㵎。 又姓。《後漢·劉陶傳》過晏之徒。《註》過,姓,過國之後。 《正韻》經過之過,平聲。超過、過失之過,去聲。*考證:〔《史記·賈誼傳》自以爲過之,今殆不及也。〕 謹照原 書賈誼傳改贾生。又原文無殆字今省。〔《史記·高帝紀》聞將軍有意督過之。〕 謹按所引出項羽紀不出高帝紀,謹照原書高帝紀改項羽紀。將軍改大王。〔《釋名》過所至關津以示也。或曰,傳過也。移所在識以爲信。〕 謹按太平御覽引釋名原文傳轉也,轉移所在,識以爲信。今照改。 
 
   《说文解字》   字源字形   字源演变   English pass, pass through, go across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