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释义 | 
		目录- 1 基本信息
 - 2 基本解释
- 2.1 基本字义
 - 2.2 其它字义
 - 2.3 汉英互译
 - 2.4 方言集汇
 
  - 3 详细解释
 - 4 《康熙字典》
 - 5 《说文解字》
 - 6 字源字形
 - 7 English
 
  |  
   基本信息  -  骚 
 -  简体部首:马,部外笔画:9,总笔画:12
 -  繁体部首:馬
 -  繁体字:騷 
 -  拼音:sāo  sǎo    注音:ㄙㄠ  ㄙㄠˇ   
 -  五笔86:CCYJ  五笔98:CGCJ  仓颉:NMEII  郑码:xxsi
 -  笔顺编号:551544251214  四角号码:77136  UniCode:CJK 统一汉字 U 9A9A
 
   基本解释  基本字义(騷)sāo  ㄙㄠˉ-  动乱,扰乱,不安定:~乱。~扰。~动。
 -  忧愁:“离~者,犹离忧也。”
 -  指中国屈原的《离骚》,后泛指诗文:~体。~人。~客。风~(a.指《诗经》和《离骚》,代指古代诗歌或文化;b.指妇女举止轻佻)。
 -  举止轻佻,作风下流:~货。
 -  同[[臊1”。
 
  其它字义(騷)sǎo  ㄙㄠˇ-  古通扫,尽其所有,扫数出动:“大王宜~淮南之兵。”
 
  汉英互译coquettish   disturb   literary writings  方言集汇   详细解释 騷 sāo〈动〉-   (形声。从马,蚤声。本义:刷马)
 -   同本义 [brush horse]
-  骚,摩马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段玉裁注:“人曰搔,马曰骚,其意一也。摩马,如今人之刷马。”
 
  -   骚动;动乱[tumult;disturb;upset]
-  骚,扰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谓马扰动也。
 -  骚,动也。——《尔雅》
 -  徐方绎骚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常武》
 -  南阳骚动。——《后汉书·李通传》。注:“骚,亦动也。”
 -  九年而王室始骚。——《国语·郑语》
 
  -   又如:骚害(骚扰,伤害);骚骚(急迫的样子);骚杀(下垂飘动的样子);骚边(骚扰边境)
 -   通“搔”。抓,挠,以指甲轻刮 [scratch]
-  其人坚劲,寡有疥骚,终无瘠酲。——《管子·地员》
 -  花县征徭,衡门贫困,两事不堪骚首。——明· 王錂《寻亲记》
 
  -   跛行 
-  吴楚偏蹇曰骚。——《方言》
     忧愁 [worry]-  骚,愁也。——《楚辞·离骚·序》
 -  故忧愁幽思而作《离骚》。——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。索隐引应劭:“骚,忧也。”
 -  作离骚赋。——《汉书·贾谊传》。师古曰:“忧动曰骚。”
 -  小弁之诗作,离骚之辞兴。——《史记·冯奉世传赞
    传:“骚,忧也。”-  德义不行,则迩者骚离,而远者距远。——《国语·楚语上》
 -  骚吾心,则固僵仆烦愦愈不可过矣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
    又如:骚离(忧愁而离心)
  词性变化騷 sāo〈名〉-   忧愁 [worried;depressed]
-  “离骚”者,犹离忧也。——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 
  -   又如:骚屑(纷扰不安的样子;状声词,风声);骚骚(忧思郁闷的样子)
 -   指屈原的《离骚》的省称 [short for Li sao]。如:骚雅(离骚与诗经中的大雅与小雅);骚人韵士(诗人雅士);骚经(指《离骚》);骚学(关于《楚辞》的学问)
 -   诗体的一种 [a literary writings]。如:骚体;骚词(骚体诗的文词);骚赋(骚体作品);骚文(骚体作品)
 -   泛指诗文 [poem;verse]。如:骚章(诗章);骚句(诗句);骚坛(诗坛);骚兴(诗兴);骚肠(诗肠);骚垒(诗坛);骚语(诗的语句)
  騷 sāo〈形〉-   通“臊”。腋臭、狐臭 [bromhidroses]
-  食之不骚。——《山海经》
 
  -   又如:骚气(腥气);骚臭(腥臭)
 -   卖弄风情的[coquettish]。如:骚货;骚托托(做出卖弄风情的样子);骚头(淫棍)
 -   〈方〉∶雄性的 [male]。如:骚驴;骚马
 
 
  常用词组·骚动 ·骚话 ·骚货 ·骚客 ·骚乱 ·骚闹 ·骚然 ·骚扰 ·骚人 ·骚人墨客 ·骚骚 ·骚体 ·骚子   《康熙字典》 -  《亥集上》《馬字部》 ·騷
 - 《唐韻》《集韻》蘇遭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蘇曹切,音搔。《玉篇》動也。《說文》擾也。《詩·大雅》徐方驛騷。《註》騷,擾動也。 又《說文》一曰摩馬。 又《揚子·方言》騷,蹇也。吳楚偏蹇曰騷。《註》蹇,跛行也。 又《玉篇》愁也。《正字通》屈原作離騷,言遭憂也。今謂詩人爲騷人。 又《禮·檀弓》喪事雖遽,不陵節,騷騷爾則野。《註》騷騷,急疾貌。 又騷殺,飄揚下垂貌。《張衡·東京賦》駙承華之蒲梢,飛流蘇之騷殺。《註》流蘇,五采毛雜之,以爲馬飾,凡下垂者爲蘇。 又騷屑,凄凉也。《謝靈運詩》騷屑出穴風。《杜甫詩》平人固騷屑。《王安石詩》歸夢得蕭騷。《歐陽修詩》休把靑銅照雙鬢,君謨今已白刀騷。 又蒲騷,地名。《左傳·桓十一年》敗鄖師于蒲騷。《註》卽陽臺巫山,在今峽川。 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先彫切,音簫。義同。 又《正韻》蘇老切,音埽。《史記·李斯傳》竈上騷除。又《黥布傳》大王宜騷淮南之兵。《註》言盡舉之如埽地也。與埽通。 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先到切,音燥。義同。 又古通尤韻。《張衡·思𤣥賦》行積冰之皚皚兮,淸泉沍而不流。寒風凄其永至兮,拂雲岫之騷騷。《文選註》音修。騷騷,風動貌。
 
   《说文解字》     | -  《卷十》《馬部》 ·騷
 - 擾也。一曰摩馬。从馬蚤聲。穌遭切
 
  |  
   字源字形   字源演变   |   |  | 小篆 | 楷体 |  |  
   English harass, bother, annoy, disturb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