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释义 | 
		目录- 1 基本信息
 - 2 基本解释
 - 3 详细解释
 - 4 《康熙字典》
 - 5 《说文解字》
 - 6 字源字形
 - 7 English
 
  |  
   基本信息  -  脾 
 -  简体部首:月,部外笔画:8,总笔画:12
 -  繁体部首:肉
 -  拼音:pí    注音:ㄆㄧˊ   
 -  五笔86、98:ERTF  仓颉:BHHJ  郑码:qned
 -  笔顺编号:351132511312  四角号码:76240  UniCode:CJK 统一汉字 U 813E
 
   基本解释  基本字义pí   ㄆㄧˊ-  人和动物内脏之一,在胃的左下侧,是重要的贮藏血液的器官和最大的淋巴器官:~脏。
 -  中医学指五脏之一:~胃。
 
  汉英互译spleen  方言集汇 -  粤语:pei4
 -  客家话:[台湾四县腔] pi2 bi1 [客英字典] bi1 pi2 [海陆丰腔] pi2 bi1 [梅县腔] pi2 bi1 [沙头角腔] pi2 [东莞腔] pi2 [宝安腔] bi1 pi2 [客语拼音字汇] pi2
 
   详细解释 〈名〉-   (形声。从月(肉);卑声。本义:脾脏。人和脊椎动物的内脏之一,是贮血和产淋巴与抗体的器官,有调节新陈代谢的作用。中医称“五脏”之一)
 -   同本义 [spleen]
-  脾,土藏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 -  脾者,谓之主。——《春秋元命苞》
 -  祭先脾。——《礼记·月令》
 
  -   又如:脾土(中医用语,指脾);脾析(牛胃);脾家(脾脏所在之处);脾和(脾性相合,意气相投);脾味(兴趣爱好;脾性,脾气)
 -   通“髀”。大腿 [hip]
-  鸿蒙方将拊脾雀跃而游。——《庄子·在宥》
 -  达于右脾。——《公羊传·桓公四年》
 
  -   通“膍”。牛胃 
-  嘉殽脾臄,或歌或咢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行苇》
 -  蠃醢脾析。——《周礼·天官·醢人》
  
 
  常用词组·脾大 ·脾气 ·脾胃 ·脾性   《康熙字典》 -  《未集下》《肉字部》 ·脾 ·康熙筆画:14 ·部外筆画:8
 - 《唐韻》符支切《集韻》頻彌切《韻會》頻脂切《正韻》蒲麋切,音陴。《說文》土藏也。《徐曰》脾主信藏志,信生於土。《白虎通》脾之爲言裨也。《韻會》文子曰:脾爲風。《淮南子·精神訓》脾爲雷。《釋名》脾,裨也。在胃下。脾助胃氣,主化穀也。《禮·月令》孟春之月,祭先脾。 又可爲殽。《詩·大雅》嘉殽脾臄。《禮·內則》兔爲宛脾。《註》宛脾,聶而切之。又《鴇奧鹿胃註》鴇奧,脾肶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醢人》饋食之豆,其實葵菹蠃醢,脾析麤醢,蜃蚳醢,豚拍魚醢。《註》脾析,牛百葉也。 又《博雅》止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鋪脾,止也。《註》義有不同,故異訓之。 又《博雅》𤰞也。 又邑名。《左傳·定五年》子西爲王輿服,以保路國于脾洩。《註》脾洩,楚邑也。 又《集韻》蒲街切,音牌。牛百葉。《周禮·天官·醢人脾析釋文》徐讀蒲佳反。 又《集韻》匹計切,音膍。盛肥也。 又《五音集韻》𤰞履切,音匕。股也。
 
   《说文解字》   字源字形   字源演变   |   |  | 小篆 | 楷体 |  |  
   字形对比   |   |   |   |   |   |  |  | 中国大陆宋体 | 台湾细明体 | 香港明体 | 日本明朝体 | 韩国明朝体 | 旧字形 |  |  
   English spleen, pancreas; disposition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