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释义 | 
		目录- 1 基本信息
 - 2 基本解释
 - 3 详细解释
 - 4 《康熙字典》
 - 5 字源字形
 - 6 English
 
  |  
   基本信息  -  叩 
 -  部首:口,部外笔画:2,总笔画:5
 -  拼音:kòu    注音:ㄎㄡˋ   
 -  五笔86、98:KBH  仓颉:RSL  郑码:jyvv
 -  笔顺编号:25152  四角号码:67020  UniCode:CJK 统一汉字 U 53E9
 
   基本解释  基本字义kòu   ㄎㄡˋ-  敲打:~击。~门。~关(a.入国求见;b.攻打关门;c.指足球、冰球等运动中攻打球门)。~诊。
 -  旧时一种礼节:~拜。~见。~谒。~首。~头。
 
  汉英互译knock  方言集汇 -  粤语:kau3
 -  客家话:[梅县腔] keu5 [台湾四县腔] kieu5 [客英字典] keu5 [海陆丰腔] kieu5 [客语拼音字汇] keu4 [东莞腔] keu5 [沙头角腔] kieu5 [宝安腔] kiu5 [陆丰腔] keu5
 -  潮州话:kao3(khàu) ka3(khà)
 
   详细解释 敂 kòu〈动〉-   (《说文》无“叩”字,只有“敂”字。《说文》:“敂,击也。从攴,句声。读若扣。”从“攴”( pū),表示与击打有关。本义:击,敲打)
 -   同本义 [knock]
-  叩石垦壤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
 -  凡四方之宾客,敂关则为之告。——《周礼·地官·司关》
 -  扣之,其声清扬而远闻。——《荀子·法行》
 -  以杖叩其胫。——《论语·宪问》
 -  眾者叩舟。——《淮南子·说林》
 -  以杖叩狼。——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
 -  娘以指叩门扉。——明· 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
 
  -   又如:叩胫(以杖棍击胫骨。是惩罚的一种方式);叩门扉(敲打门扉);叩心(捶胸。表示悔恨交加的样子);叩门(敲门)
 -   叩头、拜 [kowtow]
-  皆叩头,叩头且破,额血流地,色如死灰。——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
 
  -   又如:叩恳(叩头请求);叩奠(叩拜祭奠);叩赏(磕头谢赏);叩请(恭敬而诚恳地请求)
 -   举发;询问 [expose;inquire]
-  扣其乡及姓字,皆不答。——明· 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 -  余叩所以。——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 
  -   又如:叩咨;叩问;叩询
 -   攻打 [attack]
-  引兵叩城。——唐· 韩愈《刘公墓志铭》
 
  -   通“扣”。拉住 [hold]
- 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。——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
 
  -   又如:叩马(拉住马缰绳,不使前进)
 
 
  词性变化〈形〉诚恳 [sincere]。如:叩诚(诚恳);叩请(诚恳地请求);叩叩(诚恳) 常用词组·叩拜 ·叩关 ·叩阍 ·叩击 ·叩见 ·叩石垦壤 ·叩首 ·叩头 ·叩问 ·叩谢 ·叩诊   《康熙字典》 -  《丑集上》《口字部》 ·叩 ·康熙筆画:5 ·部外筆画:2
 - 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丘𠋫切,音𡨥。《玉篇》叩,擊也。《禮·學記》叩之以小者,則小鳴。叩之以大者,則大鳴。《論語》以杖叩其脛。《公羊傳·僖十九年》其用之社奈何,蓋叩其鼻以血社也。《史記·秦始皇紀》叩關而攻秦。 又《集韻》以手至首也。《正字通》稽顙曰叩首。《前漢·李陵傳》叩頭自請。 又《韻會》問也,發也。《論語》我叩其兩端而竭焉。《疏》叩,發動也。 又《廣韻》《正韻》苦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去厚切,音口。《廣韻》叩頭。 又《正韻》問也。本作𧥣。 又《廣韻》與扣同。亦擊也。 又叶孔五切,音苦。《韓愈·元和聖德詩》取之江中,枷脰械手。婦女纍纍,啼哭拜叩。手音暑。*考證:〔《禮·樂記》叩之以小者,則小鳴。叩之以大者,則大鳴。〕 謹照原書樂記改學記。 
 
   字源字形   字源演变   English knock, ask; kowtow, bow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