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释义 | 
		 合口- 拼音:hé kǒu  
 
 - 注音:ㄏㄜˊ ㄎㄡˇ  
 
 
  词语解释- 1.适口;可口。《汉书·扬雄传下》:“美味期乎合口,工声调於比耳。”
 
 - 2.交会处。《周书·文帝纪上》:“ 太祖 乃遣大都督 梁御 率步骑五千镇 河  渭 合口,为图 河东 之计。”
 
 - 3.口角,吵嘴。 金  董解元 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四:“思量定不必闲合口,且看当日把子母每曾救。” 元  无名氏 《货郎旦》第一折:“喒两个合口唱叫,[唱]你中间里图甚么?”《水浒传》第七回:“官人,休要坐地!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!”
 
 - 4.异口同声;齐声。《英烈传》第二回:“这些人便合口説道:‘敢不从命。’”《后西游记》第四十回:“天子点头赞美,大众合口称扬。”
 
 - 5.疮口或伤口愈合。 田汉 《回春之曲》第二幕:“啊呀,这儿还没有合口,不能动,再动就不能好了。”
 
 - 6.即合口呼。 宋  陆游 《老学庵笔记》卷六:“ 蜀 人讹‘登’字,则一韵皆合口, 吴 人讹‘鱼’字,则一韵皆开口。” 清  潘耒 《类音·<声音元本论>下》:“在牙腭则为开口,歷舌端则为齐齿,蓄于颐中则为合口,聚于脣端则为撮口。”参见“ 合口呼 ”。
 
 
  |